近日,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里仁村18個蔬菜大棚的首批西紅柿上市,訂單絡繹不絕,預計每個大棚產西紅柿2000公斤。里仁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韋木調高興地說:“自從我們搞了‘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態果蔬產業發展模式,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帶動45戶農戶加入生態果蔬種植行列。”
這是金城江區以“黨建紅”帶動“產業綠”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城江區以黨建引領,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激活綠色產業發展動能,推動產業越做越旺,農民越來越富。
A黨建引領,做大做強綠色示范區
自治區三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側嶺三紅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按照“黨建引領、政策引導、項目支撐”的思路,由金城江區委主體推動,鎮、村、企、合作社協同發展,在核心區種植柑橘、三紅柚、糖料蔗和青柚等3070畝,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甘蔗、果蔬、富硒米等1.53多萬畝。
側嶺鄉富硒土壤豐富,富硒側嶺米榮獲國家地理標志,側嶺廖氏合作社獲廣西供深農產品示范基地。該鄉黨委抓住資源優勢,爭取30萬元建設富硒稻米加工廠,整合各類資金,加大基地建設力度;提供優質稻種,組建農業專家服務團,為農戶種植富硒米“問診把脈”。2021年該鄉共種植富硒米7800畝,產量達3120噸,產值約1500萬元。
該區通過“黨建+”做大做強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區。目前已建成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14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59個,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5萬畝,新建和改造甘蔗、桑蠶、果蔬、畜禽、淡水養殖、油茶等特色產業基地12個。
B支部牽頭,人才成長產業增收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金城江區抓住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選拔157名經濟能人、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等優秀人員進入村干部隊伍,推行“黨支部+”模式,形成支部發動、黨員帶動、群眾行動的新格局。通過“支部+”,把人才放到產業鏈上歷練、培養,取得人才成長與產業增長的雙豐收。
九圩鎮牙洞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洞天美原種養專業合作社,將農作物種植與“賣風景”巧妙結合,運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組織27戶農戶用資金入股,建成400畝冬種油菜、春種荷花的輪作示范基地,并開展荷塘養魚、蓮子產品開發等綜合利用項目,將每畝產值從種水稻時的1000元左右提高到5000元以上。九圩牙洞“洞天美原”獲評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游區。
“我家流轉2.8畝土地每年可拿租金1400元,在基地務工年收入1.6萬元,平時擺攤賣小商品、土特產也能掙零花錢。”牙洞村岜義屯村民韋建全開心地說。
C黨員示范,典型引領帶活一片
“我們在小板京流轉500畝農田建設糖料蔗‘雙高’基地,年收入130萬多元,60多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拿租金、基地務工掙薪金、自主種植得現金的‘三金’模式,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九圩鎮九圩社區黨支書、主任崖炳輝說道。
該區以博東糖廠、鄉鎮甘蔗站為依托,組織和鼓勵黨員、能人、鄉賢帶頭種蔗,通過示范帶動、“鄰里式”“親情式”宣傳、手把手傳技術等方式,帶動6100戶農戶加入種蔗行列。2021年,該區種蔗面積6萬畝,總產量27.2萬噸,農民種蔗收入達1.4億元。
六圩鎮大丈村甘蔗種植大戶黨員余志玩在種植100多畝糖料蔗的基礎上,今年新擴種210畝,帶動30多戶農戶加入種蔗行列。
“去年種了5.5畝甘蔗,收入達1.56萬元。”六圩鎮大丈村群眾韋桂友說。
在黨組織和黨員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引領下,金城江區133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拔貢稻菜產業、五圩鳳飛三境循環農業等特色農業示范區獲評自治區星級示范區,實現了在產業鏈上興集體、富農民。(本報記者廖慶凌通訊員韋慶芳彭昌伶文/圖)
Copyright 2015-2022 安卓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2021032478號-23 聯系郵箱:89 7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