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胸圍超過5米,三個成年人難以合抱,樹冠垂直投影面積將近1畝地…… 10月下旬的北京秋色宜人,生長在密云區的栗樹王迎來一年中的“顏值巔峰”,如此大體量的栗樹在北京屈指可數,專家判斷其樹齡超過300年,是隱藏在茫茫林海中的瑰寶,但栗樹作為經濟林樹種,多數未能認定成古樹進行保護。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古老果樹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歷史價值兼備,是珍貴的“活文物”。從促進鄉村振興、保護種質資源角度出發,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正研究將經濟林樹種中的珍貴單株納入到古樹保護范圍。
系京郊木本糧油資源活文物
密云區大城子鎮,位于北京市東北部,距離市區有100多公里。近日,北青報記者從大城子鎮政府了解到,當地的方耳峪村,生長著一株氣宇非凡卻鮮為人知的“栗樹王”。
穿過方耳峪村聚居區,鉆進山林,隨處可見粗壯的果樹,樹冠交融、亭亭如蓋,行至一處名叫栗樹洼的坡地,望見一棵老樹冠如傘蔭,栗樹王出現在眼前。相比周邊的栗樹,栗樹王像是“爺爺輩”,主干更加粗壯,三個成年人都難將其合抱,灰褐色的樹皮深裂粗糙、伴以隆起的樹瘤,猶如飽經滄桑的藝術品,見證著歲月變遷。
通過實地測量,栗樹王的主干胸圍達515厘米,胸徑約164厘米,胸徑即“樹木根莖以上離地面1.3米處的主干帶皮直徑”。主干在高約2.5米處開始分枝,5根大枝伸展開張、托起龐大的樹冠,西側大枝蜿蜒低垂,樹葉抬手可及。“栗樹王是俺家的自留樹,枝葉繁茂的時候大枝都會貼地,所以修枝削減了樹冠面積,樹冠最大時能占地1畝。”方耳峪村村民王連春自豪地說。
10月下旬正值栗樹的秋色期,樹葉由綠色漸變為檸檬黃,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其顏值可與秋日銀杏媲美。栗樹王周圍鋪滿落葉,踩上去沙沙作響,零星散落著栗蓬,揭開這層外刺苞,露出玲瓏飽滿的栗果,殼內的果肉鮮黃細膩。村民王連春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今年已經68歲,不再上樹打栗子,栗樹王每年會自然掉落上百斤的小油栗,炒著吃味道軟糯甘甜。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方耳峪村現存老栗樹115棵,樹齡均在百年以上,但栗樹王的前世今生已無據可查?!侗本┙紖^古樹名木志》記載有12株古栗樹,栗樹王未在其中。
《北京綠化基金會古樹名木保護》??骶庱槙?,今年曾到方耳峪村考察并參觀栗樹王。駱會欣感嘆,這般粗壯的栗樹在北京非常罕見,不僅體量大,而且長勢好,是京郊木本糧油資源的獨特代表,結合地理位置判斷,其栽種或與古代戍邊將士有關。
初判達一級古樹標準
在王連春的兒時記憶中,栗樹王已經非常粗壯,因其生長緩慢,體量變化不大,村民傳說栗樹王有五六百歲,但并無文獻可以佐證。參照《北京市古樹名木評價標準》,古樹的確認和分級要以樹齡為依據,暫不能確定樹齡的,按樹木胸徑確認并分級,而在北京市“常見古樹按胸徑確認、分級及價值系數表”中,未見有栗樹的評價數據。
駱會欣認為,探究栗樹王的樹齡,可進行科技鑒定,初步判斷可達一級古樹標準。參照《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樹齡在三百年以上的樹木為一級古樹。
據了解,北京的古栗樹多集中在懷柔區、密云區、平谷區,其中懷柔區的古栗樹知名度較高,北青報記者走訪了最古老的三株,其樹齡和體量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懷柔區渤海鎮沙峪村的明清栗園內,最粗壯的一棵栗樹被稱為“栗祖”。實測胸圍達到470厘米,2016年釘掛的標志牌顯示樹齡898年。樹齡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栗園負責人李永軍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曾查看一棵枯死老栗樹的年輪,從而推斷出栗祖的樹齡。
在黃花城水長城旅游區內,生長著懷柔區的“栗樹王”。2018年釘掛的標志牌顯示,其樹齡在830年以上。據北青報記者觀察,這棵栗樹主干高約半米處裂為三瓣,并向周圍蜿蜒生長,難以對其胸圍展開測量。
1993年出版的《北京市懷柔縣地名志》記載,九渡河村有古栗樹1株,干徑1.9米,樹齡約500年,樹高25米。北青報記者走訪看到,這株栗樹主干粗壯,與資料記載基本相符,推算其胸圍可達590厘米。雖然數據可觀,但這棵栗樹目前長勢較弱,最大一根主枝被截掉,樹高和冠幅已大不如前。
經濟林樹種的珍貴單株
有望納入古樹保護范圍
北京現存古樹名木4萬余株,由市園林綠化部門掛牌保護。而北青報記者走訪的老栗樹,均未懸掛市園林綠化局制發的古樹銘牌,這并非古樹普查中存在遺漏。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百歲以上的果樹在京郊多有分布,考慮到經濟林樹種的因素,絕大多數未懸掛市園林綠化局制發的古樹銘牌,果農擔心掛牌后影響生產生活。就栗樹來說,每年9月下旬板栗成熟,農民要爬樹摘果,偶爾還要剪枝,而攀樹、折枝、摘果等活動都與《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中的規定相悖。如何既保護果農利益,又養護好珍稀的古果樹,是主管部門面臨的現實課題。
對此,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義務植樹處二級調研員曲宏解釋說,參照相關法規規定,考慮到大桃、板栗、核桃、柿子等經濟林樹種與民生密不可分,因此多未被納入到古樹名木法規的保護范圍。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主管部門和廣大市民也充分認識到個別特色古老果樹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飽含濃濃的鄉愁情思,生態、經濟功能兼備,是北京郊區珍貴的自然、生態文化遺產。
曲宏透露,從促進鄉村振興、保護種質資源等角度出發,目前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正全面開展全市老北京水果、古老果樹種質資源摸底調查,在現有法規、規范的體系下,結合相關標準的修訂與完善,將逐漸對部分承載著歷史、文化、鄉愁,在北京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瀕危物種、種質資源等經濟林樹種中的珍貴單株,結合區域規劃統籌保護,經專家論證后按程序納入到古樹保護范圍。
板栗樹種植歷史悠久 北京地區多有分布
栗樹,別名板栗,多栽植在山麓地帶及山坡上。50-60年的栗樹可高達15米,胸徑達40-50厘米,其壽命較長,300-400年亦不衰老,且病蟲害較少。栗樹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山地果樹,果實成熟在9月下旬,味道甘美,富含淀粉。栗樹還是優美的風景樹,適合山區、丘陵地帶種植,10月下旬葉色由濃綠漸變為檸檬黃,11月上旬樹葉落盡,秋色期約11天。此外,栗樹木材質地堅硬,曾為地板、家具、橋板、枕木、礦柱所用。
除了現存的栗樹林、老栗樹,北京的地名中也不乏“栗”影,證明其悠久的種植歷史。豐臺區的栗園村,明代成村,以種植栗樹而得名,雖然現已無栗樹,但地名保留至今;門頭溝區的栗園莊,因村西古廟旁多栗樹而得名;密云區的栗榛寨村,史料記載清代以前就是榛栗叢生。(整理自《北京地區常見樹木》等資料)
Copyright 2015-2022 安卓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2021032478號-23 聯系郵箱:89 718 09@qq.com